close

  中新網5月16日電 繼日前美國表彰145年前參與美國鐵路興建的華工事跡之後,加拿大卑詩省省長15日又在省議會提動議,就百年前該省種種歧視華人及反華排華的法令條例,向華人小區正式道歉,引發各界廣泛關註,美國《世界日報》15日刊發社論指出,美加各級政府就排華歷史道歉已變成不可阻擋的洪流,未來美加各地曾立法歧視華人的省(州)市,必然都須陸續道歉,走回歷史正確的軌道。對此,華人也要繼承先民優秀傳統,摒棄“客居”心態,為僑居地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。
  原文摘錄如下:
  加拿大西部重鎮、被稱為“亞太門戶”的卑詩省省長簡慧芝(Christy Clark),15日親自在省議會提動議,就百年前該省種種歧視華人及反華排華的法令條例,向華人小區正式道歉。這是自2006年加拿大聯邦保守黨政府就歷史上向華人征收“人頭稅”,在國會正式道歉後,加拿大首個省級政府就過去排華歷史道歉。這項舉動將與美國聯邦勞工部9日表彰145年前參與美國鐵路興建的華工事跡,相映成輝。
  卑詩省是加拿大華人小區的發源地。19世紀中下葉,因淘金潮和修建太平洋鐵路,當地引進大量華工,付給他們最低報酬,卻讓他們承擔最危險和最艱難工作,以致在非常劣質的勞動環境下,很多華人客死異鄉。有人說,太平洋鐵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,都有一個中國勞工的亡魂。在加拿大建國初期,尤其西部地區加入加拿大聯邦的過程中,華人勞工做出難以抹殺的巨大貢獻。但在淘金潮沒落及鐵路修成後,加拿大主流社會“過河拆橋”,開始大規模排華反華,卑詩省就是這股逆流的急先鋒。
  在排華狂潮中,省議會連續通過上百條歧視法律,包括剝奪華人的選舉權、禁止許多企業雇用華人、嚴禁華人擔任有白人或原住民職工的管理職位。這些制度性歧視,在如今看來,無疑是駭人聽聞的虐待,更是這個國家的恥辱。
  卑詩省15日正式道歉,可說是遲來60多年的補償。二戰中,加拿大華人青年發揚“以德報怨”精神,以“非國民”的二等居民身份主動參軍,為這個不承認他們合法地位的國家而戰,可謂感動了整個國家,為1947年加拿大正式取消“排華法”奠定基礎。按理說,從聯邦到省、市政府,當時就應為二戰前的歧視華人歷史道歉,但這個正義並未到來。
  直到2006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就“人頭稅”道歉後,才帶動美加兩國政府的連鎖反應。2009年,加州議會就歷史上的《排華法案》向華人正式道歉;2010年,卑詩省新西敏市(最早的省府所在地)議會向華人道歉;2011年,美國華盛頓州貝靈漢市(Bellingham)向華人道歉;2012年,美國國會眾院就排華法向華人小區表達“遺憾”,仍不是道歉。雖然遲來的正義不一定是正義,遲到數十年、上百年的道歉,也顯示北美社會種族歧視傳統仍根深蒂固。
  21世紀美加兩國政府連續道歉,除了主流社會歷史反省的正面力量增強外,最關鍵的還是華人小區和華文媒體持續不懈努力,華人在聯邦、州省和地方三級民意機構擔任公職人數不斷增加,在華人選票後援下,敢於在議會提出道歉呼籲,最終成功推動政府道歉。
  美加各級政府就排華歷史道歉,就是肯定華人在北美早期發展過程中的傑出貢獻。5月9日,美國勞工部首度將19世紀參與興建橫跨北美太平洋鐵路建設的華裔工人,列入“勞工部榮譽榜”,清楚表明,華人勞工不再是被忽視的“外來打工者”,而是美國國家的建設者之一。這個定位再度說明,早期北美的華工歷史,也是北美主流歷史的一部分,重新定位華裔先民歷史的浪潮,已從臺面下的涌流變成不可阻擋的洪流,卑詩省政府的正式道歉絕不會是最後一個。未來美加各地曾立法歧視華人的省(州)市,必然都須陸續道歉,走回歷史正確的軌道。
  當然,華人小區在歡呼歷史公義獲得彰顯時,也要思考兩個重要問題。
  一是在今天新老移民層出現斷裂的北美,新移民如何以“飲水思源”的感恩心態,與百年前的先民先僑後代溝通融合,繼承先民的優秀傳統,共創華人小區的未來;二是以往不少華人以美加的種族歧視歷史作藉口,或明或暗地拒絕對這兩個國家的忠誠,如今在美加各級政府承認華人歷史主流地位後,如何拋棄“客居”心態,以主人翁精神投入美加的國家和小區建設,在追尋“北美夢”的同時,也為僑居的地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。
  歷史不允許有黑洞,卑詩省政府的道歉只是歷史平反的另一頁,如何讓這個道歉走出政治表態的淺層次,成為這塊土地上所有族裔的共同歷史記憶和教訓,不再重蹈覆轍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也值得華裔一棒接一棒繼續努力爭取。  (原標題:美加反省排華史引關註 華人須棄“客居”心態融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h02bhlj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